乳痈是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。
一、症状
初起乳房肿胀疼痛,肿块压痛,表面红肿,发热;随着病情发展,可有寒战、高热、疼痛加剧,肿块中央渐软,有应指感,可伴有口渴、便秘、溲赤等症状。若溃后脓出通畅,则肿消痛减,逐渐愈合;若溃后脓出不畅,肿势不消,疼痛不减,身热不退,可能形成袋脓或传囊乳痈。
二、瓜蒌牛蒡汤
1. 剂量:瓜蒌仁、牛蒡子(炒研)、天花粉、黄芩、生栀子(研)、连翘(去心)、皂角刺、金银花、甘草、陈皮各 12g,青皮、柴胡各 6g。
2. 功效:疏肝清胃,通乳消肿。
3. 方解:瓜蒌仁清热化痰、宽胸散结、润肠通便;牛蒡子疏散风热、解毒透疹、利咽消肿;天花粉清热泻火、生津止渴、消肿排脓;黄芩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;栀子清热泻火、凉血解毒;连翘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;皂角刺消肿托毒、排脓;金银花清热解毒、疏散风热;甘草调和诸药;陈皮、青皮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、疏肝破气;柴胡疏肝解郁、升举阳气。诸药合用,共奏疏肝清胃、通乳消肿之效。
4. 用法:水煎服。
三、透脓散
1. 剂量:生黄芪 12g,当归 6g,穿山甲(炒)3g,皂角刺 5g。
2. 功效:托毒溃脓。
3. 方解:生黄芪大补元气,托毒排脓;当归养血活血;穿山甲、皂角刺通络溃脓,直达病所。全方共奏托毒溃脓之效。
4. 用法:水煎服。
在使用这些方剂时,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加减用药,以确保安全有效。
二乳癖,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。一、乳癖的症状
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形态多样的肿块,如片块型、结节型、混合型等,肿块质地中等或稍硬,活动度好,可伴有疼痛,疼痛性质多为胀痛、刺痛或隐痛,疼痛程度常随月经周期或情绪变化而波动。部分患者还可伴有乳头溢液,多为无色或淡黄色浆液性。
二、方剂举例——逍遥蒌贝散
1. 剂量:柴胡、当归、白芍、茯苓、白术各 10g,瓜蒌 15g,贝母、半夏、南星、生牡蛎各 12g。
2. 功效:疏肝理气,化痰散结。
3. 方解:柴胡疏肝解郁;当归、白芍养血柔肝;茯苓、白术健脾祛湿;瓜蒌清热化痰、宽胸散结;贝母清热化痰、散结消肿;半夏、南星燥湿化痰;生牡蛎软坚散结。全方共奏疏肝理气、化痰散结之效。
4. 用法:水煎服。
三、方剂举例——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
1. 剂量:仙茅、仙灵脾、巴戟天、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川芎各 10g。
2. 功效:调摄冲任,软坚散结。
3. 方解:仙茅、仙灵脾、巴戟天温补肾阳,调摄冲任;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川芎养血活血。全方使冲任调和,气血通畅,肿块消散。
4. 用法:水煎服。
需要注意的是,乳癖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,方剂的使用应由专业医生指导,且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,观察病情变化。同时,患者还应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波动,饮食宜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、油腻及含激素的食物。
三乳漏,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、乳漏的症状
1. 乳房部漏管:可见乳房局部有创口,长期不愈合,反复流出乳汁或脓血样分泌物,有时可伴有局部疼痛、肿胀、发热等症状。
2. 乳晕部漏管:多发生在非哺乳期妇女,常伴有乳头内缩,乳晕部可摸到条索状硬结,创口反复溢出脂水或豆渣样物质。
二、方剂举例——托里消毒散
1. 剂量:人参、川芎、当归、白芍、白术、黄芪、茯苓、金银花各 10g,白芷、甘草、皂角刺各 6g。
2. 功效:补益气血,托毒生肌。
3. 方解:人参、白术、黄芪、茯苓健脾益气,扶正托毒;当归、白芍、川芎养血和血;金银花清热解毒;白芷消肿排脓;皂角刺托毒溃脓;甘草调和诸药。全方共奏补益气血、托毒生肌之效。
4. 用法:水煎服。
三、方剂举例——六味地黄汤加味
1. 剂量:熟地、山茱萸、山药、茯苓、泽泻、丹皮各 10g,黄芪、党参各 15g。
2. 功效:滋阴补肾,益气养血。
3. 方解:熟地、山茱萸、山药补肾滋阴;茯苓、泽泻、丹皮泄浊利湿;黄芪、党参健脾益气。全方共奏滋阴补肾、益气养血之效,以促进漏管愈合。
4. 用法:水煎服。
在使用这些方剂时,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,由专业医生调整剂量和用法。同时,患者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,避免感染加重,饮食宜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四乳腺增生,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。一、乳腺增生的症状
1. 乳房疼痛:常为胀痛或刺痛,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,以一侧偏重多见,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,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。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,亦可向患侧腋窝、胸胁或肩背部放射;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。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,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;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。
2. 乳房肿块: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,单个或多个,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,亦可见于其他象限。肿块形状有片块状、结节状、条索状、颗粒状等,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。肿块边界不明显,质地中等或稍硬韧,活动好,与周围组织无粘连,常有触痛。肿块大小不一,小者如粟粒般大,大者可逾 3~4cm。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,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,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。
3. 乳头溢液: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,为自发溢液,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。
4. 月经失调: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,量少或色淡,可伴痛经。
5. 情志改变: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,每遇生气、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。
二、方剂举例——逍遥蒌贝散加减
1. 剂量:柴胡 10g、当归 10g、白芍 10g、白术 10g、茯苓 10g、瓜蒌 15g、贝母 10g、半夏 10g、南星 10g、牡蛎 15g。
2. 功效:疏肝理气,化痰散结。
3. 方解:柴胡疏肝解郁;当归、白芍养血柔肝;白术、茯苓健脾祛湿;瓜蒌清热化痰、宽胸散结;贝母、半夏、南星化痰散结;牡蛎软坚散结。全方共奏疏肝理气、化痰散结之效。
4. 用法: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三、方剂举例——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
1. 剂量:仙茅 10g、仙灵脾 10g、巴戟天 10g、当归 10g、熟地 15g、白芍 10g、川芎 10g。
2. 功效:调摄冲任,活血散结。
3. 方解:仙茅、仙灵脾、巴戟天温补肾阳,调摄冲任;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川芎养血活血。全方使冲任调和,气血通畅,肿块消散。
4. 用法: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需要注意的是,方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,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案。同时,乳腺增生患者还应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波动,规律作息,避免过度劳累,饮食宜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五乳岩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一、乳岩的症状
1. 乳房肿块:常为单发,质地坚硬,表面不光滑,边界不清,活动度差,逐渐增大。
2. 乳房疼痛:早期多无疼痛,中晚期可出现疼痛,疼痛性质多样,可为隐痛、胀痛、刺痛等。
3. 乳头溢液:可出现血性、浆液性或水样溢液。
4. 乳房外形改变:肿块较大时可引起乳房局部隆起,皮肤可出现橘皮样改变、酒窝征等。
5. 腋窝淋巴结肿大:可在同侧腋窝触及肿大的淋巴结,质地硬,活动度差。
二、方剂举例——神效瓜蒌散
1. 剂量:瓜蒌(大者,去皮,焙为末,一个)、当归(酒洗)、甘草各 15g,乳香、没药各 3g。
2. 功效:疏肝解郁,化痰散结,活血化瘀。
3. 方解:瓜蒌清热化痰、宽胸散结;当归养血活血;乳香、没药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;甘草调和诸药。全方共奏疏肝解郁、化痰散结、活血化瘀之效。
4. 用法:上作一剂,用酒三碗,煎至两碗,分三次饮之,更以渣敷患处。
三、方剂举例——小金丹
1. 剂量:白胶香、草乌、五灵脂、地龙、木鳖(各制末,一两五钱),没药、归身、乳香(各净末,七钱半),麝香(三钱),墨炭(一钱二分)。
2. 功效:化痰除湿,祛瘀通络。
3. 方解:白胶香、草乌、五灵脂、地龙、木鳖等化痰除湿、通络止痛;没药、归身、乳香活血化瘀;麝香活血通经、消肿止痛;墨炭止血。全方共奏化痰除湿、祛瘀通络之效。
4. 用法:用糯米粉打糊为丸,芡实大,每服一丸,陈酒送下,醉盖取汗。
需要强调的是,乳岩即乳腺癌,是一种严重的疾病,中医方剂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,一旦确诊应及时采取综合治疗,包括手术、化疗、放疗、内分泌治疗等,且方剂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不可自行用药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网上配资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